【聚焦】国家卫健委发布会:这类医生满足一条件,直接认定为副高!
(1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厅召开“巡礼十三五”系列发布会(广东专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进展成效。
大家都知道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人才是关键。广东省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呢?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答记者问内容如下:
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硬件,只要有钱,购买、建设还是比较容易。但现在关键是人才问题,广东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基层的人才也成为制约我们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疗水平提高的难点和堵点。在这方面我们省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
首先我们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对人才建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县域医共体实行统招统管统用。首先解决了人才进得来的问题,以前以乡镇为单位去招人,大家一听你是乡镇的都不来。现在招聘的主体是县域医共体,解决了“进得来”的问题。第二是解决“流得动”的问题。2009年医改以后,乡镇卫生院是一类财政供给,县人民医院是二类财政供给,大家知道在事业单位这两类人是很难流动的,现在是医疗共同体,我们就解决了“流得动”的问题。
第二,采取实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乡镇卫生院的一类财政供给带来一个问题,医务人员有了惰性,因为做多做少一个样,还会推病人,有病人让到县人民医院去看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不少优秀人才就流失了。所以在广东省实行了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还有六个允许,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这个举措比较明显,我们省英德市波罗镇卫生院,实行一类财政管理后,整个卫生院就剩下6个医务人员,其中有医师资格的就是院长,院长出去开会就要关门。我们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以后这个医院很快吸引了人才,前年有20名职工,有中级职称3名,有初级职称15名,成效明显。我们解决了让人才留得住的问题。
再就是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在边远山区,政府有补贴,每个月补贴一定数量,鼓励基层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我们对基层的事业费也增加了下拨量。这是我们采取的另一个举措。
现在人才进得来、流得动、留得住以后还面临一个问题,他事业上要有奔头,在基层,病例少,想要晋升职称非常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省里有两套职称评定体系,基层有个专门对于基层倾斜的职称评定系统,具体来讲就是如果在基层获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在基层工作满10年,就直接认定为副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看论文、看外语。这很好解决了基层人才事业上有奔头的问题。同时在县域医共体里要求县级医院选派人才挂职到基层,开展组团式帮扶、基层人才跟班学习,以及开展联合病房、联合查房、联合门诊、联合手术等方式,全面带动提升医共体内各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过去几年,我们还开展了多项吸引人才的举动,“填洼计划”、“三羊行动”等等,这些举措大概有十几项,对于基层人才“引得来、流得动、留得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安排5000多名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下乡支医,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了一万多的紧缺医务人员。另外,我们订单定向招收医学生,由2015年每年招400名增加到今年每年招2000名。这些订单定向培养的学费都是省财政出资,而且我们还实行一个政策,不是订单定向培养的,如果你到我们基层来,我们退回你在大学期间四年的费用等等,这些政策都对基层人才建设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招聘8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得到有效补充,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5140人。直接认定基层副高级职称人才95人。基层卫生人才结构明显改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