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球首例!港大证实:有康复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具传染性!张文宏回应……
据中新社报道,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3月底确诊,4月中旬康复 8月旅欧,返港再度确诊 综合无线新闻、香港01等香港媒体24日报道,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实际上,此前的8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曾介绍,香港新增4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1例、输入性病例13例,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上述案例,当时被称为“复阳”案例。 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 排序明显不同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首例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该团队还指出,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 病毒数量不低,具传染性 确诊病例康复后或并非“一世免疫”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25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这次患者的病毒基因排序,比较像欧洲在七、八月时出现的病毒特征,而患者上次感染的病毒基因,就与香港在三、四月时出现的病毒相似。同时患者病毒数量并不低,可具传染性。 杜启泓认为,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诚然,该案例引发了人们对免疫系统抵御冠状病毒的持久性的质疑。 张文宏微博发文回应 张文宏医生在微博中发文称,此前大陆、香港以及国外也多有复阳报告,但多数认为属于无传染性的核酸残留,未发现有明显的传播证据,认为临床意义不大。 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同时彻底比较两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 这还需要看港大进一步发表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级别的还不能提供充分的学术信息。美国此前也有再感染报告,最终没有全面的学术报告发表,也就不了了之。 此前全世界关注“复阳”,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 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如我们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状病毒引起,目前有4种,还有3种比较厉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香港“再感染”消息若是属实,此后全球会陆续报道,毕竟这是一个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后全球还是没有陆续的个案报道,这例患者的报道也就会停留在新闻级别,而不是学术级别。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表示,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