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国家卫健委:全国医疗机构需依此办法自查!

分享

分享到:

    发布于:2020-10-14 17:43  浏览量:886  来源:粤卫人才、国家卫健委官网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自查,切实落实依法执业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9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自查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33.png


而关于《办法》对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自查的要求以及自查的内容、方式等,解读如下:

什么是依法执业自查?


本办法所称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及其人员执业活动中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执业问题进行整改的自我管理活动。


依法执业自查的

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12个方面:

1、医疗机构资质、执业及保障管理;

2、医务人员资质及执业管理;

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用血管理;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

5、医疗质量管理;

6、传染病防治;

7、母婴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含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

8、放射诊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

9、精神卫生服务;

10、中医药服务;

11、医疗文书管理;

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和遵守的其他要求


医疗机构开展依法

执业自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可以分为全面自查、专项自查和日常自查。全面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情况进行的整体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自查。


专项自查是指医疗机构根据依法执业风险隐患情况、医疗纠纷或者相关部门要求等开展的针对性检查。日常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各部门(包括依法执业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自主开展的依法执业检查。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日常自查。


微信图片_20201014174115.jpg


《办法》对医疗机构开展

依法执业自查有哪些要求?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


二是机构及人员配置。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依法执业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依法执业管理人员,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依法执业管理人员。


三是及时整改及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依法执业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坚决消除隐患。发现重大违法执业行为,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1.jpg


四是信用承诺制度。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承诺信息将作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信用信息归集的重要内容。


五是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依法执业自查内部公示制度,定期公示自查工作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六是建立依法执业奖惩机制。对按要求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如实报告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部门及人员,予以奖励;对未按要求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到位、自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人员,从严处理


微信图片_20201014174108.jpg


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办法》提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我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考核(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作为行业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对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的,可以适当降低抽查频次。对未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报告自查情况的,可以提高抽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


关注官方微信